笔趣阁
笔趣阁 > 原野之恋 > 十五、学校众生相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十五、学校众生相

  原野之恋

不几天,在赵锐锋就熟悉了学校的情况。西武庄学校和其它农村学校一样,办学条件特别差。七十年代正是人口激增的年代。接收的旧学堂承受不了这么多学生。各大队就得想法盖教室,大队没钱就分给生产队盖,几个队一口教室。生产队出石料人工,大队出木料,山上有树。木料只限于椽条和梁头。门窗、课桌、讲台不用木料。讲台、课桌是石头垒的,门和窗就是一个洞。冬天冷了窗户就用石头垒上,门不能垒就一年四季的敞着。就是这样大队也盖不起这么多教室,就只好找民房。赵锐锋家住的西街上一富农的两间西屋曾当过教室,村西副业队的大敞棚安了两个班,是五年级毕业班。西武庄老学校在村里北街东十字路口左手。它是旧社会学堂的所在地,瓦的有挂大瓦的,有扇草的但都不露雨勉强能上课。房子一般,大门却气派,也是朱漆大门,小瓦屋顶,飞檐走兽的那种。门内无北墙,是由几根红漆柱子撑起。这古建筑和西边西十字路口的关帝庙遥相呼应。关帝庙是村里办公的地方,以前叫局子,如今是西武庄的大队部所在地。也就是说过去西武庄的公共场所都在在这条北大街上。老校是小学部一二三年级都在这里。


学校共教师一二十名,还有一名饲养员,学校勤工俭学喂了两头猪。教师中只有两个公办教师,那就是校长李全法和赵锐锋的大姐赵卫荷。学校初中班都在南校,还挂两个四年级班,教初中班的就是赵锐锋的几个老三届学生,王前进、王坤、袁祝星、梁军几个。他们是学校的骨干教师,是学校领导班子成员,是学校的主宰。校长走马灯的换,他们炮打不动,因此有实权。当时办学条件这么差,但办学规格却出奇的高,这样的乡村小学大都有初中班,叫戴帽初中,还有戴帽高中的,甚至还有带帽大学的。那样的年代真是无奇不有。不是说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教育上也是一样。当时派别斗争也反映在学校来了。学校也有赵卫洋为首的赵派和韩天辉为首的韩派。老师和领导班子也有矛盾。矛盾出在三天两头下来的检查组的招待上,检查组几天来一次,来了就管饭,就喝酒。检查组一来学校下午必定放假,老师也得回家。高兴的是韩老三,他就像蛰伏了一冬的虫子突然还了阳似的精神起来,他哼着小调又是买酒又是卖肉,又是买菜。买来就炖煎炸炒忙的不亦乐乎。学校只留领导班子成员陪上级检查组喝酒吃肉,尽情享受着免费的午餐了。领导班子成员能喝酒捞肉,老师不能,老师就有了意见,意见归意见,老师对领导班子也没有办法,也只有发发牢躁罢了。要说学校没有办公经费,这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的,钱从何来。你甭说,门里有门,道里有道,这钱真有的是。那就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,靠学生吃学生。这钱就是从学生身上得来的。除了学农基地的收入,还有更大的一笔收入里。秋天队里刨完地瓜,学生就找落下的地瓜,叫复收地瓜,学生复收的地瓜归学校。几百学生干一秋的效果是惊人的,光地瓜晒成的瓜干就装满了仓库。这些瓜干大都让学校买了当了招待费,学校喂几头猪当幌子而已。


七十年代的学工、学军、学工、学农,开门办学的农村学校是松散的。学校就是农场和老师们的歇脚场。这些民办教师大都二三十岁。最苦的那些老三届,他们虽和赵锐锋、韩天宇同是老三届,年龄却差着五六岁,几乎是两代人。他们大都三十来岁,正是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人生阶段,他们上有老,下有小,是家里的顶梁柱。他们虽干着老师,却想着家里的活。就像有人说的那样,烧着火,做着饭,眼里看着鸡下蛋。他们每天都忙的团团转,只把教书当成了副业。反正愿意来上课就上,不来上就在家忙几天,只要学生放不了羊就行,没有人管的。校长都不常来,他那有功夫管别人?教学全凭自觉了。赵锐锋发现他们虽面黄肌瘦,形容枯槁,每天忙的向被赶的狼一样。但忙里偷闲,不乏幽默。在办公室里插科打挥,嬉笑怒骂,是不把赵锐锋、韩天宇这些小青年放在眼里的。最爱搞笑的是王坤,叫大王的(和他同岁的王前进生日小,叫小王)。还有当兵复员来校当体育老师的安子平。


安子平总是盘腿坐在椅子上,手里总是拿着自卷的旱烟抽着,他的目光在教室里晙巡,最后落在蹲在炉子边的韩老三身上,他的被烟熏的发黄的大牙露出来了,脸上露出不怀好意的笑,大家知道他又要戏谑他的老对手韩老三了,果不其然。“嘿,嘿,老三,怎么这么没精神,晚上又和瘸子嫂睡去了。”


“哈,哈,哈!”办公室里的人都笑的前仰后缩。韩玉兰几个女老师脸臊得通红,想喝了半斤烧酒,又像八月里的鸡冠花。韩老三低了头假装没听见。但他当时沉默,这是他在找反击的机会。安子平喝醉了酒在办公室里发酒疯大骂那个贪污,那个腐败喊得震天响时,韩老三反击了:“安子平,别看你在背后喊得能顶下屋脊,说这个骂那个,可真到了人家面前,大屁都不敢放一个,这就是臭老九的德行,你说韩虎坏,你敢当面对他说吗,你不敢。再说,你当了书记,比韩虎不知坏多少倍里!”


此时安子平也答不上话,只嘿嘿地笑着。韩老三四十来岁,光棍一条,一个大字不识,可他常年当校工还真学了不少新词妙句,不时拿出来显摆显摆。他虽是光棍却并没有闲着,听说他和一本家嫂子相好,那女人拉扯一窝孩子吃不上饭靠韩老三周济些仨核桃俩枣的,女人能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回报韩老三,也只有这了。安子平几个常拿这个打趣他。安子平和韩老三还常常拿已故支书赵老枪的口头禅开玩笑:了不得呀,挨饿呀,混蛋的逻辑,乌龟王八蛋。


大王总是跟老同学三寸丁梁军开玩笑:“梁军老弟,你不幸去世,老兄我给你写悼词,梁军老弟,又叫文化疙瘩,一生勤勤恳恳,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云云。”引得人们大笑。


梁军以唇相讥:“你比我大几个月,你得先死,我得给你写悼词,王坤老兄,不幸去世,老弟我万分悲痛。。。。。。”人们又大笑起来。


梁军兄弟四人,有点文化的父亲以“文武双全”为儿子名字最后一字,也就是借个吉利。梁军原名梁广文,文化大革命时去掉了“文””字,换成了带革命色彩的“军”字。赵锐锋也是那时候改的名,他原先是叫赵卫森的。因为“锐锋”二字有锋利先锋的意思才改成赵锐锋。但梁军一点也没有军人的样子,一米五的武大郎的个头,人又老实窝囊,常被人戏谑。


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6biqu.com。 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6biqu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