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
笔趣阁 > 回到明初搞慈善(穿越)——蜀七 > 第118章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118章

  回到明初搞慈善(穿越)——蜀七

这些人有的在往外逃----不过大多数都被拦住了。大都是个很有包容性的地方,忽必烈开了一个好头,他开放商路,对百姓怀柔以图之,降低田税,甚至很多地方没有田税,他的目光并不在百姓的税收上,而是商人身上。元朝曾经也是个百花齐放的朝代,它有它的前卫和高明之处,否则它短的不到一百年的历史,凭什么被列进唐宋元明清?前头还有个金呢。所以大都里不仅有汉人,蒙古人,还有金发碧眼,或是红发的胡人。这已经是元惠帝时期了,早不是之前元朝发展的最蓬勃的时期,但元大都依旧可以吸引这么多人来这里。各地的吃食,不同地域的人,还有不同的建筑风格。林渊进城的时候都忍不住感叹。成吉思汗和忽必烈如果泉下有知,他们大约会气得复活,然后把不肖子孙全都打死吧。祖先开了好头,继任者却没有守住,实在叫人扼腕。林渊毕竟是现代人,他接受的是大中国的教育,在他眼里少数民族也是同胞。他不像其他人一样带着对蒙古人的仇恨来看元朝,而是用更加理智的目光去看。元朝自然有好的地方,怜民惠民,开放商路,百姓不必路引就能迁徙,还有纸笔这个早于时代的货币改革。但元朝也有坏的地方,准确的说不是坏,而是坏得太早了。每个朝代到了末期都是如此,贪官污吏,民不聊生,百姓只能自己站出来找一条生路,但元朝的崩坏来得更快。换的皇帝太多,每个皇帝都有不同的想法,下达不同的命令。可能还没学会怎么做皇帝就死了。林渊对宋石昭说:“不能放他们走,城边的贫民走了倒无所谓,内城的人走了,京城再想恢复之前的生气,恐怕花五年都难。”宋石昭一听京城,嘴里念了两次,忽然说:“京城!这称呼好!王者之气乍现!”林渊笑道:“你倒只听见这个了。”宋石昭这才回道:“百姓皆逐利,如今想走,不过是怕京城换了主人要拿他们开刀,或是抢夺他们的家财用以享用,侮辱他们的妻子姐妹。”“只要他们发现您的宽厚仁爱,自然就会留下来。”“倒不如杀一批官,将往日管束他们的贪官污吏杀了,也叫他们安心。”这个道理简单,就是告诉百姓:“你们以前听元朝皇帝的话,是被这些官逼迫的,所以我不找你们的麻烦,我找这个官的,这些官死了,你们就没事了。”林渊笑道:“先生杀官可真是毫不手软。”这都让林渊有些震惊了。毕竟官员是统治阶级,而宋石昭也是统治阶级,虽说效忠的主人不同,但本质是一样的。所以官员都不爱杀官,也不愿见有人告官----谁也不知道下一个死的会不会是自己,同僚倒了,那自己是不是有一天也会倒?想的多了,便会有兔死狐悲之感。官官相护,有时候也不一定只是因为得到了好处,更多的是自身利益相关。所以出一个包青天,就足够老百姓传唱那么多年了。即便关于包青天的事迹很多都是后期添上去的,但百姓的愿望和期许却能看得清清楚楚。他们怕官,希望头顶上的人可以辖制这些官,不要让官太欺负他们。但他们自己又不敢反抗,所以只能寄希望于能出一个青天,或是微服私访的皇帝。宋石昭连忙拱手道:“臣不与他们等同。”这是宋石昭第一次称臣,林渊没有生气,两人对视一眼,眼中都带着了然的笑意。“既然如此,这事就交给先生去办吧。”宋石昭连忙起身,然后双膝跪地行礼。林渊没有制止他。----“娘,吃。”不及人腰高的小娃娃的手里捏着一块饼,递到女子的嘴边。女子朝儿子笑了笑:“娘不饿,你吃。”小娃娃不信,非要看着女子吃下去才把手放下。男子在一旁说:“你就吃吧,不然他又要闹上许久。”女子这才小小的咬了一口饼:“娘吃了。”小娃娃高兴了,又举着饼去找爹。待孩子睡了,女子才问丈夫:“咱们什么时候能离开这儿?那些当兵的……也没有杀人,说不定会放咱们走呢?”他们一家原本是住在内城的,小夫妻成婚后就搬出了自己家,有了小家,因为男子是小儿子,所以既受宠爱又没有奉养父母的义务----奉养父母一般都是大儿子的义务。妻子在家织布纺线,丈夫在外面摆着个小摊,妻子织的布正好可以抵丈夫做生意的税,家里不说过得有多好,但也不算差了,他们早早的存下了钱,要送儿子去先生那里开蒙读书,要是能念出来拜个好师傅,说不定也能当官,要是当不了官,也能干更挣钱的活。不管是账房先生还是酒楼掌柜,都比普通干活的来钱。但让他们想不到的是,孩子还没长大,世道就变了,孩子落地的时候,外头就有了反声,虽然大都依旧歌舞升平,但百姓已经开始心慌了。要是哪天打到大都了呢?过了几年,外头还在打,但一直没打到大都来,百姓又放心了。觉得反贼是打不过来的,他们还能继续在大都过安生日子。虽然税越来越高了,大人们要的孝敬也越来越多,但总归是能生活下去的,粮店里总有粮食,价格高一些,但饿不死。后来……后来粮价越来越高,听说外城已经有人饿死了。冬天的时候,有的人家买不起碳,半夜柴熄了,一家都冻死了。说是冻死虽然有些夸张,但也是真的,在这个时候感冒,又没有足够御寒的衣物,加上发烧又买不起药,几乎没有活命的可能,跟冻死没有两样。人们终于发现,大都也不像他们想象的那么安全。商人们哄抬粮价,因为有利可图,朝廷也不去管,上头的大人们依旧要着孝敬,并且越要越多,他们的日子过不下去了。这里可是大都啊!在大都都有人典儿卖女!就为了一口活命的口粮,连妻子都能舍出去。再然后……南王的兵就打过来了,他们听见如雷鸣般响亮的马蹄声和脚步声,看见无数士兵从街上走过,他们看上去那么威武,那么强健,那么让他们害怕。他们害怕,害怕这些士兵会烧他们的屋子,抢他们的妻子和女儿,侮辱折磨他们。所以他们就逃了,逃去远一点的地方,不用担惊受怕的过日子。可逃出来才发现走不掉,整座城都被围了起来,只准进去,不准出来,但那些士兵只是把他们往回赶,却没有要他们的命,于是很多人都在城边上待了下来,他们甚至还盖起了茅草屋,在这儿住了下来。但总有各种不方便,水源是个问题,他们离河道太远了。于是有人去找士兵求水----这人渴得没了分寸,看士兵喝水,他就昏了头似得去求,身边的人拉都拉不住。叫人没想到的是,他竟然求到了!一个水囊呢!里头满满都是水,他自己喝了以后分跟亲朋,再把水囊又还给了士兵,他竟跟那个当兵的成了朋友。


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6biqu.com。 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6biqu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