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
笔趣阁 > 回到明初搞慈善(穿越)——蜀七 > 第49章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49章

  回到明初搞慈善(穿越)——蜀七

而这种还不少,搞得林渊只能让他们做户籍誊写。匠人则不同,他们做的事能落到实处,这批匠人以后会带出更多徒弟。除了匠人以外,最让林渊惊喜的还是周福带回来的农作物,他之前说过,叫他们注意海上来往的商船,如果有什么以往没见过的农作物也一并带回来,不管能不能吃,有没人有吃过,先带回来再说。于是他就看到了土豆和红薯。要知道,土豆虽然没人知道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,但红薯却是明朝中后期才出现的。这两样农作物都是高产又适应性极强的作物,可想而知,他们的粮食储备会越来越多。林渊惊喜之下就拉住周福的手,一脸情真意切,好似看着心爱情人的模样看着眼前这个肥头大耳的周福,语气温柔的能滴出水来:“周老爷,活民之功啊!必能名垂青史!”周福一边笑,一边摸不着头脑,他也不知道这两样玩意是啥,看到海上商船,就找那些外邦人买了来,外邦人还不愿意卖,他可是花了大价钱才叫他们偷偷塞给自己的。至于这两样到底能不能吃,怎么种,他完全不知道。林渊又说:“周老爷此番立了大功,有什么想要的尽管说,但凡我能做到的,都应。”周福瞪大眼睛,万万没想到自己带了两千多人回来没得到这一句,带了两筐不晓得是啥的东西就得了话,他连忙说:“为南菩萨办事,哪里能居功?都是周某的分内之事,南菩萨万不要跟周某客气,有事尽管吩咐。”林渊笑得牙豁子都要露出来了:“不客气不客气。”“来人啊!今晚设宴,将回来的商人们都请来!”外头的人高声应诺。林渊又说:“日后还有什么你都一并带来。”周福点头,心里也有喜意。别管南菩萨是为什么夸他,至少他这回压了谢自常一头,下回两人再见,他就能刺刺那个老家伙了。因为土豆和红薯都只有一筐,林渊就叫人先拿下去培育,到时候种出来了再分给农户们。他把怎么种的细细说了以后就当了甩手掌柜,只偶尔过去看看情况。灾荒年代,不知道多少人靠着红薯干活命。他虽然不想叫百姓们过上靠红薯干才能活命的日子,可是多一个保障,就能多活一些人。作者有话要说:马铃薯没有确切的传入时间,只能查到大约是在16世纪,也就是明朝中叶,也有可能是在清初,所以说不准。红薯,也就是番薯是在明朝中后期。也算我给林渊开了金手指,么么哒。第57章 057因为不是农业专家, 林渊也只知道红薯是一年生的作物,也就是一年只成熟一次, 一般是三月四月五月这三个月里面播种, 十月份收获, 红薯是万历二十一年进入的工作, 由福建引入, 不仅味道好, 而且能适应贫瘠的土地,无论生吃或者熟吃都可以果腹, 并且产量很大, 在古代就有“一亩数十石, 胜种谷二十倍”这样的说法。至于土豆,现在已经在育苗了, 正好赶上十一月底, 来年一月到三月都可以收获。不过土豆的种植还要分地域,不同的地方种植时间和收获时间都不同, 有些地方是四五月种植, 秋季收获。林渊也只能在十一月底先种一小部分,如果不行,就换成四五月种植。至于剩下的土豆则和红薯放在地窖, 每天都派人去看,还要保持干燥,避免产生霉菌。不过这些事那些老庄稼汉比林渊清楚,所以林渊除了偶尔去看一看, 基本就是一个甩手掌柜。庄稼汉们是被林渊叫人找到的老庄稼户,大多数年纪都超过了四十岁,几乎是从能下地开始就伺候庄稼,有经验,无论是除虫还是施肥都有自己的法子,不过自从被林渊叫人招来“农业局”之后,他们那些独家的法子就公开了。他们被要求把自己的经验之谈全部整理好,不会认字没关系,有人记。然后就派人去乡里做宣传和教导活动。以前人们没有条件推广一些种植经验和技术,因为交通不发达,而且村子都比较封闭,现在林渊就是强迫性的把村子之间的壁垒打破,每个村子都要派人去示范村学习经验。学习的好的,林渊会给予奖励。林渊也鼓励养殖业,大部分人都选择了养鸭子,养鸡和鹅的比较少。这时候没什么饲料,鸭子的出栏时间是最短的,鸡要十四个月,鹅要七八个月,鸭子最短,三个多月四个月就能出栏。农户有农户的智慧,都是养家畜,当然要选短期内就能见效的。没办法,林渊只能把人召集起来,建造鸭舍,鸡舍。鹅比较自由,散养。自从到了泰州和高邮以后,林渊就没有再采取大锅饭的制度了,毕竟现在的情况还不是很糟糕,在粮食储备充足的时候,人们拥有私产反而会提高生产力。大锅饭更适合灾荒的时候。之前庄子里就是实行的大锅饭制度。促进人们生产力的办法就是进行奖励。就跟我国灾荒年代选劳模一样,树立劳动典型,鼓励民众奋发。林渊去取了个头最小的红薯和土豆,蒸熟以后叫几个心腹过来吃吃看。除了林渊以外,所有人都没见过这两样农作物,他们对土豆的热情没有对红薯那么高,毕竟红薯有甜味,在基本没有甜食摄取的现在,更加惹人喜欢。林渊问他们:“你们可知这两样亩产多少?”几人分别猜了几个数字,林渊带笑摇头:“亩产数十石。”杨子安和朱元璋都是庄户人家出身,朱元璋虽然是放牛的,但家里也种地,自然知道这个数字有多么恐怖。林渊又说:“它们会环境的要求很低,贫瘠的土地一样可以种。”宋石昭激动地说:“东家,可见这是上天预示啊!”林渊莫名其妙:“预示什么?”宋石昭:“此二者,活人无数,正是东家您的功劳,有次二物,何愁天下人心不归!东家!此乃东风啊!”东风?我还白板呢。林渊知道宋石昭这又是打着要让他再当神棍的念头了。“宋主管,此时暂延。”林渊觉得他现在已经够打眼了,再来两样亩产高好种植的农作物,声望是容易刷起来,但吸引的目光也就更多,他可不想在还没有壮大自己的时候就被人打上主意。“等明年第一批收获了,就作为种子交给百姓。”林渊说道。宋石昭:“正是。”杨子安却问:“若是流传了出去……”林渊却很平静的说:“那就流传出去。”众人一脸吃惊。


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6biqu.com。 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6biqu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