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
笔趣阁 > 回到三国的无敌特种兵 > 第四五二章 一份报纸惹的祸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四五二章 一份报纸惹的祸

  回到三国的无敌特种兵

最近,典韦发现主公嘴里时常念叨一句话,那就是“以人为本”。起初典韦不明白是什么意思,但听赵兴念叨的多了,也就琢磨出一些滋味来。


典韦看出来了,主公觉得现在手下缺人了,而且缺口非常巨大!要不然他也不会成天拿着一本晋国官吏花名册,翻来覆去地看,好像上面绣着几朵花儿一样。


确实如同典韦想的那样,自从跟着赵兴从渔阳城返回卧虎城,赵兴就在为幽州六郡的太守人选而犯愁。这事情还没有个眉目,凉州那边喜讯又是接连不断地传了回来。得,下一步凉州十郡二属国需要的官吏缺口更大!


如果是随便扒拉几个人去外州做官,这倒是很简单。赵兴只要随便从现在晋国内部一些大县之中,抽调一批县吏过去就能凑合。但幽州和凉州的基础本来就差,当地的百姓从来没有感受过晋国政治体制的优越性,如果外放的第一批官员,因为治政能力不足,或者品行不正,那将会直接影响到赵兴下一步将幽州、晋国、凉州三地联合组建成为政治实体的构想。


所以,第一批派往幽州和凉州的官员不仅要派足,而且还要拣精兵强将向外输送!


赵兴将跟随自己抵达卧虎城的刘岱、还未卸任的国相刘虞,人在晋国的陈宫、贾诩、郭嘉三位军师,担任太守的枣祗、崔琰、娄圭、梁习、国渊、袁涣、张既等人,太行书院的张俭、蔡邕、邴原、管宁等人,以及中尉府里的祢衡、李孚、刘继礼、秦谊禄等人聚集起来,准备召开一次意义十分重大的会议。


至于公孙瓒手下的那些文武幕僚,武将已经进入卧虎讲武堂培训,文士则因为不熟悉晋国的内政体系,所以并未列席会议。


在会上,赵兴首先将自己关于幽州和凉州的长远规划告诉诸人,表明自己不是只顾“打着玩”的态度,然后提出了对于内政官吏培养体系的设想。


赵兴提出,内政官吏的选择,主要通过三个通道产生。


第一个通道,从护国军中的优秀指挥将领中选拔任用。赵兴特别强调,在目前需要对外扩张的阶段,会带兵打仗的将领肯定越来越多,以至于将来护国军都没有多余的位置给作战有功的将领晋升,那么就需要对一些文武兼备的将领进行分流。


这样做的一个显而易见的好处是,担任过军职的将领,在参与地方内政建设过程中,必然会十分重视军事防卫,大力支援驻地军队。而晋国的扩张将会持续几十年之久,确实需要一批懂军事,甚至能打仗的文官担任边陲重镇的地方主官。


第二个通道,从晋国各郡县考核优秀的底层官吏中选拔任用。这个通道很好理解,比如下一步崔琰或者娄圭从太守任上升为一州的内政最高长官,那么他空缺出来的位置,自然是优先考虑郡府的治中和别驾从事,一些大县的县令。


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6biqu.com。 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6biqu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